2019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重大改革
1、商鞅变法:(地主阶级改革运动)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。内容:奖励耕战;奖励军功(旧贵族最反对、平民欢迎);承认土地私有(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封建性质,新兴地主阶级拥护);打造县制(对后世行政规范影响最大)影响:经过变法,秦国经济得到进步,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大,进步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。
2、北魏孝文帝改革:(地主阶级改革运动)迁都洛阳;学习同意汉族先进文化,对中原区域的统治。主要手段:用汉语,穿汉服,改汉姓,与汉族贵族联姻,使用汉族的管制、律令,学习汉族的礼法。用途:促进了民族融合。
3、俄国1861年改革
(1)背景: 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妨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俄国的落后,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由此,统治者为拯救统治危机,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。(2)时间:
1861年(3)人物:亚历山大二世(4)性质: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(5)内容: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;地主不许交易农奴和干预他们的生活;农奴在获得解放时,可得到一块份地,但须出钱赎买(6)目的:摆脱农奴制危机,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(7)评价: 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,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,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进步。局限性: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改变,保留很多封建残余;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,但毕竟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步,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。
4、日本明治维新
(1)时间:
1868年(2)人物:明治天皇(3)性质: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(4)学习对象:西方欧美列强;(5)内容: 政治方面:废藩置县,加大中央集权(有益于国家统一);经济方面:允许土地交易,引进西方技术,鼓励进步近代工业(体现了改革性质); 社会生活方面:倡导文明开化,即向欧美学习,努力进步教育(后世影响深远) 军事上:实行征兵制,打造皇军。(6)影响: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,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,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,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。改革不彻底,保留了很多封建残余。日本强大将来,非常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。
(7)对中国的影响: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,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,民族危机大大加深,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;其次,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,中国的维新变法倡导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,走资本主义道路,正是学习日本的表现。
5、罗斯福新政
(1)背景: 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紧急的打击。 时任总统的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纵的传统经济政策,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。 在1932年大选中,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击败在任总统胡佛,于1933年3月就任总统。
(2)时间:
1933年;(3)目的:在资本主义规范内部进行调整,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涉和指导,消除经济危机(4)新的表现(特征):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涉和指导(5)手段: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业生产(注: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手段。核心法令是《全国工业复兴法》)调节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(注:田纳西水利工程,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。公共工程为大家创造了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,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重压)(6)影响:
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,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。 缓和了社会矛盾,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。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涉经济的新年代,为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。(注:罗斯福新政的局限:没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。)
6、改革开放:起点: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.12北京(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改革)
思想基础: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,结论: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。主要内容:a、思想上:重新确立知道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;b、政治上: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,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、组织上:会议实质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。意义:十一届三中全会,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备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。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、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,是改革开放的开端。从此,国内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。
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(形式):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(1)根本目的:为知道放生产力,进步社会主义经济。(2)第一开始区域:安徽凤阳小岗村。(3)用途: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。
建国以来,国内农村生产关系经过了四次变革:
首次,19501952年土地改革;(土地农民私有)第二次,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;(私有变公有)第三次,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(失误)第四次,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。
对外开放:(1)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:吸收侨资、外资,引进一流的科技和管理经验,进行现代化建设。(2)实质:社会主义规范的自我健全和进步。
(3)过程:设四个经济特区(深圳、珠海、汕头、厦门),主要起到了窗口有哪些用途;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;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;对外开放区向中国大陆进步。形成了经济特区-沿海开放城市-沿海经济开放区-中国大陆 如此一个 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范围的对外开放格局。
历史上的改革给大家的启示:
(1)杰出人物对社会进步能起肯定推进用途;
(2)改革是经济进步、社会进步的要紧推进力,大家要坚持改革,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加快现代化建设;
(3)要扩大对外开放,擅长学习其他人长处,积极吸收人类所有一流的科技和一流的管理经验;对外来文明不可以照搬照抄,坚持以我为主,为我所用的原则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(4)改革要符合经济进步的客观规律,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,要符合国情,符合历史进步时尚
(5)改革应该注意政治、经济、思想的协调进步、和谐进步等。